西方媒体的专业性

星期三, 九月 20, 2006
一些中国人迷信西方媒体的专业、中立,但是事实上他们的许多报道也同样带有成见和明显的立场,而且有时候荒谬得可以。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天关于中国的头条新闻就很有问题,特别是在对照他们自己前一天做的另一个报道时。

这篇题为《德国专家谈中国的电脑量刑》的报道,是有关一位德国的中国法专家探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法院使用电脑量刑的新闻。淄川区法院使用电脑裁判系统,其实本来就不是完全用于取代法官的裁量权,而只是作为对照参考的标准。就是在现在,无论任何国家的称职法官,在做正式判决前,也应该要先参考以往的类似案例,做出定夺。而被媒体高度扭曲的所谓“电脑量刑”,本质上只是把以往的案例电子化,然后做出一个简单的判决建议。这样的举动,其实是一种进步。

而德国之声为此在采访德国的中国法律专家洛尔夫.盖夫肯时,在后者“刚看到有关的简短报导”(很有可能是德国之声记者在采访前提供的)后,就要求他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在无充分资料与信息的情况之下,后者当然被引导到记者所想取得的结论:这么做违反法制国家的基本原则。

然而仅仅在一天之前,德国之声做了另一则相关报道,题为《电脑软件=司法的金天平?》,然而采访对象则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岳礼玲和曲新久教授。曲教授已经在采访中明确告诉德国之声的记者,该电脑系统只是“一个知识系统,案例系统,或者说是资料系统来鉴定的”,而且在许多西方国家都已经有先例,包括在具体执行层面,也是参考了美国的经验。两位教授都基本上对于“电脑辅助量刑”予以了肯定,虽然他们也都指出,法官最终如何使用该系统是最后成败的关键,法官依然是案件的最后裁判者。

那么,德国之声为什么会在第一天采访得到如此清晰而且相对客观的采访结论后,第二天会再就同一问题采访另一个对这条新闻一无所知的德国教授呢?我能够想到的唯一答案,就是前一天访问的两个对象,给予的答案可能都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所希望透过被采访者之口所传达出的信息吧。而且这其中绝对存在故意误导读者的嫌疑:在前一天已经搞清楚该系统根本性质的情况下,第二天采访另一位专家时,没有充分向采访对象解释,就提出问题。请问德国之声的专业度与职业道德到底在哪里?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