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英教育

星期三, 十月 25, 2006
WSM事件这两天发酵得很快,“Wee Shu Min”三个字甚至上了Technorati搜索排行榜的第一名。WSM犯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争议较少的经济民生问题(就WSM文章中的主 要内容,我基本上是赞成的,虽然我认为造成她所指出的这种情况,问题也部分出在这个政府本身;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实是这篇文章的语气,和她的出发点),搞成了精英与平民之争,而“精英”一词在新加坡可是非常敏感的。新加坡政府从来都毫不避讳地声明自己是一个meritocracy,精英政府,而不是西式的民主政治。

我不认为精英政治本身有什么问题;事实上,跟以权力博弈为主的民主政治相较起来,精英政治恐怕更具有优势,未尝不是一个更好、更适合亚洲特别是儒家文化的 一种政治体制,而且中国大陆在很多方面看起来也正在尝试走这样一条道路。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加坡的所谓“统治精英”们,是否真的有能力、有智慧来担当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当然,新加坡过去40年的例子似乎证明,这群统治精英确实是有能力、有远见的,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城市国家。

然而在我亲身的体验中,却又发现,我所接触到的多数新加坡人,却又都并不特别出色,这一感受在我到英国读书之后特别突出。两个国家同龄的年轻人,同样是在最顶尖的学府,知识水平、见识都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之上。我的英国同学们对于历史、政治与不同的文化,总是有着令人钦佩的见解,而且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见解深刻。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学生对于政治时事等的看法,就相当肤浅,对于历史的无知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很多新加坡同学赞叹我的英文写作能力,惊讶于为何一个从中学才开始正正经经学习英语的人,能够写出比他们还要好的文章。其实对于语言的掌握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好的文章,大部分是好在它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如果作者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思考的能力,再美丽的词句也无法掩盖文章的空泛与薄弱。

而这种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的思考能力——正是大多数新加坡人,包括所谓的“统治精英”们,所缺乏的。新加坡的学校严重偏科,从小就强调理科的教育,而 文科教育却完全忽视。新加坡的中学历史课本肤浅地可怕——整整两年花在介绍新加坡本身100多年的历史,1年时间简略地谈一谈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历史, 而少部分决定在最后一年选修历史的同学,则再学一些一战以后的现代史。更可笑的是,老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传授解题的技巧上,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和相关的 讨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只是应付考试的机器,而无法养成思考的能力。到了初级学院(相当于中国的高二和高三),学生们开始分理科与文科班。90%的 学生选择的是理科,而剩余选择文科的学生中,又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由于理科的入学门槛比较高,无奈选择文科的。如此地轻视人文教育,只能严重阻碍新加坡的长远发展。

毫无疑问,当一个落后国家需要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时,科学技术非常重要,一群优秀的科技人才能够脚踏实地地推动国家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大量的 高科技人才为新加坡在80年代的电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科学方面的发展,至少在起步阶段,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大部分的科学研究都有定论,或者能够通 过经验及理性推论得到验证,并能够很轻易地模仿。相较之下,人文学科却要培养学生更多方面的能力,所有涉及到人类本身,而不仅仅是客观的外部世界的学科, 都往往没有定论,而且无法简单地模仿。在西方国家能够成功实践的制度,照搬到东方国家来,往往失败;但是在美国能够运行的一套计算机系统,带到哪里都能够 行得通。科学的简单,就在于其有限的变数;而人文学科的困难,就在于它所依托的世界,可变的因素太多。

过分强调理科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们能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理性思考不只是抽象地从几个变量,推导出最终的结果——这是计算机都可以做 到的事。好的思考者,需要有识辨、判别由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中,各种细小的因素、变化,然后再考虑出结果。严密的思考,重要的是在于熟悉社会 变化,熟悉人群的想法、意志,而不是那个推导的过程。人文教育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这样的周密思考,通过让我们熟悉人类过往的发展历程,熟悉其它思想家的思考方式,熟悉当前社会的运作模式,来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拥有完整的人文教育就是让一个人养成他独立的见解与人格;而光注重科学的教育,本质上与教授一个人一项具体的手艺、技能,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医生或 许地位崇高,收入不菲,但如果他只会帮人看病治病,有再多的医学知识,本质上也与一个出色的汽车修理工没什么不同——他们说到底都不过是社会的一个工具而 已,完成特定的工作,却无法思考。

新加坡的学校教育,恰恰就是培养了大批这样的所谓“精英”,能够服从指示,能够当社会的“螺丝钉”,却没有养成思考的能力。当然我从不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一 个人教育的全部,但是显然在新加坡,极少有人会在课堂之外培养自己的个性发展。他们关心的东西很少涉及游戏、娱乐以外的内容,对于地区内的几个大国——中 国、日本、印度——的了解少得可怜,甚至可怕,更别谈对世界其它地方的了解了。然而真正的精英却是要关怀人文的,是远远不满足于考到10个A1,或者什么 奖学金的。他们的教育绝非是功利的,却是广泛的甚至有点空泛的——看看美国常春藤的本科课程,看看英国精英高中的文化课和各类讲座,这才是培育真正的精英。翻开学校的校刊,前几篇“Feature”永远是关于国内政治、国际政治、教育、经济、文化、书评等等……这样的内容,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新加坡的中学校刊上读到。

所以,当WSM以及许多和与她有着相似背景的新加坡人,以“统治精英”的身份自居的时候,我猜想这才是问题的开始。如果新加坡的教育模式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如果这种教育模式继续培养出这样的精英出来,新加坡未来发展的败局,恐怕无法扭转。

Tags: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非常同意。我也同样考虑过中国教育存在的同样问题。

11:18 下午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