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困局

星期五, 十月 06, 2006
远东经济评论》算是国外媒体中比较客观而且有骨气的一个,被李光耀告了也坚持不道歉,宁愿杂志被封。他们对亚太地区的报道也非常深入,对本地区十分了解。十月的《远东经济评论》索性彻彻底底得罪老李一次,公布了所有往来的律师信函,以及三篇批评新加坡的文章:Singapore’s Founding Myths vs. FreedomThe Charade of MeritocracyFinancial Center Pipedreams,分别关于政府如何使用司法钳制言论自由、教育的不平等,以及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的削弱。

其中最后一篇由杂志主编Hugo Restall撰写的文章,应该是击中了新加坡目前问题的核心。从早期的制造业,到80年代的高科技产业,都已经无法继续支撑新加坡的经济成长;随着人力资源的紧张和其他各方面物价水平的上扬,新加坡必须依赖服务业来保持自己的经济优势。而其中又只有金融业大概最适合这个蕞尔小国。如果说在90年代,新加坡争做亚洲金融中心还由于香港97的不确定性而有点眉目,那么香港回归近10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香港作为远东最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由于得到了北京政府的强力支持而已经几乎成为现实。中国最大国有企业的IPO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香港;在中国大陆本身法制还不健全,金融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香港无疑是为大陆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最佳地点。而新加坡唯一还能够保持优势的,只有她作为个人金融产品的中心:新加坡与香港的关系,就如欧洲的苏黎世和伦敦;前者也许是富人的天堂,但后者才是真正的金融中心。

文章中有一段话点出了新加坡目前的痛处:
Singapore is thus paying a price for its government-led economic model, which is intertwined with its system of social control at home. Instead of nurturing a domestic entrepreneurial class with its own vested interests, it has kept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economy under the control of Singapore Inc. Therefore i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not been welcomed abroad in the way that Switzerland’s have.

(因此,新加坡正在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代价,而这种政府模式又是与国内的社会控制体系相关联的。政府将掌控经济的大权揽入“新加坡公司”(Singapore Inc.是对新加坡国有企业的昵称;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控制了新加坡60%的经济——注),而不是在国内鼓励发展起一个与其利益相通的企业家阶层。因此它的金融机构在海外,还不如瑞士的企业那样受欢迎。)


新加坡目前唯一有希望的,只能是成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但它与地区内其他国家间不太紧密的关系和经常性的争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泰国的政治危机,起因就是新加坡政府的淡马锡集团试图收购前首相他信的家族企业——令邻国对这个岛国都不太放心。相反,他们都争取能够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印度的孟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这里很有可能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金融中心,而这又是新加坡所不具备的优势),都是新加坡的潜在竞争对手。淡马锡最近在海外的强势作为,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然而即使是长期与新加坡保持良好关系的中国政府,也对淡马锡入股中国银行的举动作出反应,最后将淡马锡原定的投资额减少了一半。

新加坡政府的强势作风,在过去为国家的成功崛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一个当地人口不到300万,身处东南亚动荡区域之中的无依无靠的小国家,发展成为今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范例,没有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政府主导大局的作风,却反讽地成为了新时代里保持新加坡领先地位的最大绊脚石。

Tags: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