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

星期三, 二月 27, 2008
越来越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很容易被天气左右情绪的人。短暂的阴霾已经过去,伦敦这几天再度放晴,中午穿过Lincoln's Inn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一片绚烂的色彩之中,生机勃勃。新的花朵已经绽放,老树迫不及待地长出嫩芽,四季翠绿的草地也终于挣脱了枯叶的束缚,把绿色带回给大地。

耳边传来庄严的钟声。看了下表,正在纳闷是不是时间出错了,就听到身旁两个陌生人的对话。

“对不起,请问您知道这钟声为何而敲?”

“哦,应该是有一位会馆的成员去世了,为他敲的丧钟。”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丧钟,却是在那么美的情境下。那声音与周围的环境其实还挺契合,宁静庄严,却不带过分的悲伤。我想起西方电影里那些葬礼的情景,也像这样庄严肃穆,至多再有一丝感伤,但绝对看不到嚎啕的大哭和过度表现出来的伤痛。

眼前的阳光和画面代表的是生机,而耳边的伴奏声却代表着死亡。但这两者可能并不冲突。有生命就必定会有死亡,快乐和忧愁也总是有交替轮回,这样的搭配才让生活变得美好。陷入任何一种情绪之中难以自拔,过度的快乐和过度的悲伤,都不是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吧。

另:听到丧钟和那段对话,不禁想起17世纪英国神父约翰·唐尼(John Donne)的一段著名散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Meditation XVII, from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
李敖曾经把这段文章当作一首诗来翻译: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蛮有“感觉”的一首诗,海明威的一本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的名字,也就来源于此。

标签: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I was expressed very much of the early spring in London when I was there, with no ability writing such kind of beautiful article.

9:22 上午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