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真实

星期三, 十二月 24, 2008
从小看书,就更喜欢读历史、纪实类作品,胜过小说、文学作品。除了少数比如福尔摩斯之类侦探悬疑系列的小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有耐心看完一本小说,或是搞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对我来说,似乎再枯燥的史学著作——比如那本500多页的布满各种统计数字的《英国工业革命史》,都要强过《雾都孤儿》之类的文学作品。

但似乎是从去年的暑假开始,我发现自己开始对小说着迷了,竟看完了《悲惨世界》和《安娜•卡列尼娜》两本巨著,其中对前一本还特别着迷。今年暑假又看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战争与和平》。当然,阅读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我小的时候对所谓的文学名著提不起兴趣,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搞不太清楚故事所发生的时代、文化背景。没有一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了解,确实很难理解《悲惨世界》,以及雨果在这里面大段大段的对这场革命的评论。不了解拿破仑的一点生平事迹,也会很难理解为何在《战争与和平》里,拿破仑全欧洲的死敌们会对这个枭雄怀着既痛恨又赞叹、既鄙视又崇拜的复杂心情。

不过我觉得自己喜欢上看小说(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最重要的一点还不是在于自己终于能够理解这些复杂的故事了。我算是一个比较实际、不太善于幻想的人,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更喜欢一些更真实确切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过程,对我的吸引力一定超过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但我却越来越发现,在小说中同样能够发掘出所谓的真实,而且这种真实也许是更深层次的真实。

历史看似能够给出确切的真相,其实真正能够很确定的历史真相往往是很琐碎、很拘泥于细节的。而在真正重大的历史问题上,却也未必有什么真相——学者们永远会喋喋不休地提出各种理论来解释某个历史事件,而不会给出一个固定的解答。举个例子来说,历史学家也许可以考据出希特勒到底是哪年哪月那日几时几分用何种方式自杀之类的小问题的答案,却无法解开他到底如何从一个没落的三流画家迅速崛起的真相,但后者却恰恰才是更重要的问题。而小说反倒可以为我们提供这类的解答,为我们展示一部分的真相、真理。小说一方面是虚构,一方面却也一定要反映现实,捕捉读者可能忽略了的真实。通过小说,我们往往可以顿悟许多道理,虽然这些道理很难用理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很难用理性和逻辑来证明他们的真实——如洛克所说,最重要的真理往往是不证自明的(self-evident)。20世纪哲学史的一大主轴,也正是发现了理性的局限。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所谓的“不可说”,哥德尔的不完备定律则向人们展示了任何一个逻辑体系都不可能完整地通过理性来得到验证:总会有一部分内容是必须通过直觉(intuition)来获取的。

想起那本我一直没法看完的歌德自传,却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让我一直非常喜欢,叫作《诗与真实》。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至多只是枝节的真实;而更重要更深层次的真实,也许只能透过伟大的诗歌和伟大的文学作品来传递。

3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小说,可能还在一些侧面反映了当时时代下一部分人民(可能是相当部分人民)的思想感情受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确实会对理解那段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你对历史研究的爱好者来说,应该对研究有所帮助.也许正是你觉得好看和理解的原因吧.

1:4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小说克里斯朵夫之好看,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傅雷翻译文笔之优美. 广义上讲, 小说给人以人性的真实, 和浪漫的美.

11:49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那个implication可能有点误用了。
可以听一下Radio 4 In Out Time里面讲这个定理的那集。

12:16 上午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