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Q to (another) Q

星期三, 十月 03, 2007
要住在伦敦,特别是要作为一个大学生住在伦敦,首先需要学会的技能是排队——这是我从这两天的生活经验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如果说我在英国住了两年之后,还有什么所谓“cultural shock”需要面对的话,那就是——原来在任何大城市(而不光是在上海)都是需要排队的!去银行要排队,上邮局寄信要排队,去警察局登记要排队,更别谈开学第一天去强领格林斯潘演讲的入场券了——早上8点开始发入场券,5分钟内就全部发完了,排在最前头的那个人早上6点就来排队。而我呢?早上10点才姗姗来迟,以为1,000张票子根本发不完,结果在学生服务处傻傻地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最后只是被告知:票早就没了。

今天一整天可以说就是在排队中度过的,从一个队伍到另一个队伍。早上六点就搭第一班地铁去警察局门口排队,终于排到第三个,不过代价是在寒风中站了三个小时——当然如果来晚的话,等待的时间可能还要长。八点不到,队伍已经绕到警察局后门去了。这种地方抱怨是没有用的,队伍哪怕就是排到泰晤士河的另一边去,英国的警察大叔还是9点准时上班,才不会通融一下早点开门呢。

待九点半从警察局出来,直奔校园,正好赶上另一支队伍,等待领取保罗·肯尼迪演讲的门票。算我运气好,到的时候前面只有4个人;仅仅5分钟之后,这支队伍也长得看不到尾巴了。只听到前面两个研究生在说:还好,还好,比起格林斯潘的队伍算是差远了。

然后是去邮局寄信,这里又是一条队伍;刚排上去,就听到一个老太婆对着工作人员说:这里有邮票卖么?我可不想每次为了寄封信排上20分钟的队。应该说她的估计还是保守的:我最终等了40分钟才把信寄出去。

如果说有一件事还能勉强抚平我那因排队之苦而受重创的心灵,那就是看见别人也在排队。当我从终于在11点钟空着肚子从邮局出来的时候,看见马路对面的BBC总部门口同样有一条不见首尾的人龙。我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象拍下来,永久储存在我的手机里,以备下次排队时用以自勉。不过好景不长:当我边拍照边走进一家咖啡店,准备买点早餐果腹之时,突然不小心撞上一个人;抬头一看,原来那人是在咖啡店门口排队买三明治的。在他之前,已经聚拢了一支不算太短的队伍。

标签: , ,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读了这篇有趣的文章, 鼓起了我明天再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部的勇气,上次我们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 搞笑的是当看到我的名字被错误地显示在心理门诊栏目上,我的心理也差不多崩溃了.

1:10 下午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