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
星期一, 十一月 19, 2007
每次去宿舍旁边的那家中餐馆吃饭,总忍不住为里面的装修感到难过。脏的已经看得到黑渍的白墙上,不伦不类地挂着三幅廉价复制的徐悲鸿国画;帐台上方,突兀地伸出一排绿色中式瓦片,帐台后面当然供奉着一尊财神。更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则是耳边传来的莫名其妙的中国音乐。
在国外,当人们讲到中国文化,首先联想到的总是什么中国功夫、太极、气功、少林寺;而实际上,自从中国开放国门,与国际更多接触之后,竟然对自己的文化也开始采取这种简单化、片面化以及低俗化的理解。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时,也总少不了弄些什么少林武僧的表演;春节时,唐人街上也总少不了舞龙舞狮。我们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08年的8月8日晚上8点08分,好像数字8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吉祥数字一样——但实际上,除了广东人以外,大部分中国人只是在90年代才开始逐渐知道“八”的“吉利”。从这点上来说,奥运会与那家中餐馆有其相似之处:它们都在迎合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简单狭义的理解。
然而中国文化竟只是这些东西么?实际上真正的中国文化是非常精英化的,中国的文人墨客一直是不屑于民间的这些传统习俗和对妈祖之类地方神明的崇拜的。中华文化有它的两重性:一种存在于书本上,存在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君子”身上——他们遵循传统礼教,待人处事都有一套礼仪规范,胸襟广阔但又不失细腻的情感,心怀社稷却又带些浪漫纯真;他们追求人生哲理,虽然不像西方思想家那样讲究逻辑,却其实又早已超越理性而直接诉诸真理。这种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人文主义,一种对人的尊重,并把人的各方面能力发挥到极致。中国人不祭神而祭祀逝去的先人,是这种人文主义最直接、最普遍的体现。当然还有另一种通俗的、平民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如果还能够称得上“文化”的话——却是很低俗的,崇拜鬼神,讲究迷信,追逐直接的利益,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却没有大局观。从孔子以来这种庸俗文化是上不了台面的,虽然它广泛影响大部分中国人;但让人难过的是,今天世界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却恰恰更多的是这方面的东西。
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在于中国自己在1949年之后长达30年的自我封闭。而在中华文明的中心自我封闭的同时,她的一个边陲之地——香港——却开始经济崛起;世界也正是从香港开始了解中国;然而这种了解当然只能触及那些低端的东西。与香港同时崛起的,当然还有台湾和有许多华人聚居的东南亚;但同香港一样,这些地方都只是中华文化的边陲,她们根本没有继承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化。所以他们带给世界的,就是那些琐碎的、低俗的文化,比如妈祖祭祀,比如鬼神迷信(一个例子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十分盛行的所谓“鬼节”,这在大陆根本就没有这项传统)。
台湾也许是在这三地中最好地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地方,毕竟那里的领导人长期以来都还是来自中国的中心,在心里上也自诩为中华文化之正统。但台湾毕竟长久以来都不属于文明的核心,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不是蒋“中正”用几架飞机和几艘货轮就能够全搬过去的。更何况搬不走的还有中国的河山,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高山大河的子民,终究是与盘踞小岛上的人有所不同。当然可以说共产党政权的基础在农村,在没有文化的贫下中农,但其实革命的领导者最终还是靠一批精英。写得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类澎湃豪放诗词的领袖,不能说他骨子里没有一点文明的洗礼,因为朴素简单的小农思想怎可能孕育出这般胸怀。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无论香港还是台湾,确实都是文化沙漠;虽然今天可以有许多人拿出许多数据来试图证明,香港和台湾人或许在文化消费上领先大陆;香港和台湾也许在文化上更为开放,也许更吸引许多国际大师(当然这已经不再是事实了;大师们现在抢破头要进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出)。但文明的核心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传统还是需要靠人和社会来传承,而这些传统、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终究还是在大陆。
但是让人难过的是中国在开放之后,竟然在某正程度上反过来接受片面化的中国形象,真的还以为中国功夫和李小龙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了。这里面经济实力当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化总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渗透的,八九十年代的人们把港台通俗文化当宝只是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不断出现的现实。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文化传输的方便:跟老外讲一个小时的孔子,还不如给他放两个小时的成龙电影来得吸引人。然而在开始提倡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此地把伟大的中华文明片面化和低俗化,是不可能在“文化市场”——借用一个未必准确的经济学术语——上竞争过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是时候让文明的中心直接与世界交流了,当然在此之前让我们自己先搞清楚什么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在国外,当人们讲到中国文化,首先联想到的总是什么中国功夫、太极、气功、少林寺;而实际上,自从中国开放国门,与国际更多接触之后,竟然对自己的文化也开始采取这种简单化、片面化以及低俗化的理解。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时,也总少不了弄些什么少林武僧的表演;春节时,唐人街上也总少不了舞龙舞狮。我们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08年的8月8日晚上8点08分,好像数字8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吉祥数字一样——但实际上,除了广东人以外,大部分中国人只是在90年代才开始逐渐知道“八”的“吉利”。从这点上来说,奥运会与那家中餐馆有其相似之处:它们都在迎合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简单狭义的理解。
然而中国文化竟只是这些东西么?实际上真正的中国文化是非常精英化的,中国的文人墨客一直是不屑于民间的这些传统习俗和对妈祖之类地方神明的崇拜的。中华文化有它的两重性:一种存在于书本上,存在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君子”身上——他们遵循传统礼教,待人处事都有一套礼仪规范,胸襟广阔但又不失细腻的情感,心怀社稷却又带些浪漫纯真;他们追求人生哲理,虽然不像西方思想家那样讲究逻辑,却其实又早已超越理性而直接诉诸真理。这种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人文主义,一种对人的尊重,并把人的各方面能力发挥到极致。中国人不祭神而祭祀逝去的先人,是这种人文主义最直接、最普遍的体现。当然还有另一种通俗的、平民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如果还能够称得上“文化”的话——却是很低俗的,崇拜鬼神,讲究迷信,追逐直接的利益,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却没有大局观。从孔子以来这种庸俗文化是上不了台面的,虽然它广泛影响大部分中国人;但让人难过的是,今天世界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却恰恰更多的是这方面的东西。
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在于中国自己在1949年之后长达30年的自我封闭。而在中华文明的中心自我封闭的同时,她的一个边陲之地——香港——却开始经济崛起;世界也正是从香港开始了解中国;然而这种了解当然只能触及那些低端的东西。与香港同时崛起的,当然还有台湾和有许多华人聚居的东南亚;但同香港一样,这些地方都只是中华文化的边陲,她们根本没有继承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化。所以他们带给世界的,就是那些琐碎的、低俗的文化,比如妈祖祭祀,比如鬼神迷信(一个例子是在台湾和东南亚十分盛行的所谓“鬼节”,这在大陆根本就没有这项传统)。
台湾也许是在这三地中最好地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地方,毕竟那里的领导人长期以来都还是来自中国的中心,在心里上也自诩为中华文化之正统。但台湾毕竟长久以来都不属于文明的核心,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不是蒋“中正”用几架飞机和几艘货轮就能够全搬过去的。更何况搬不走的还有中国的河山,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高山大河的子民,终究是与盘踞小岛上的人有所不同。当然可以说共产党政权的基础在农村,在没有文化的贫下中农,但其实革命的领导者最终还是靠一批精英。写得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类澎湃豪放诗词的领袖,不能说他骨子里没有一点文明的洗礼,因为朴素简单的小农思想怎可能孕育出这般胸怀。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无论香港还是台湾,确实都是文化沙漠;虽然今天可以有许多人拿出许多数据来试图证明,香港和台湾人或许在文化消费上领先大陆;香港和台湾也许在文化上更为开放,也许更吸引许多国际大师(当然这已经不再是事实了;大师们现在抢破头要进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出)。但文明的核心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传统还是需要靠人和社会来传承,而这些传统、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终究还是在大陆。
但是让人难过的是中国在开放之后,竟然在某正程度上反过来接受片面化的中国形象,真的还以为中国功夫和李小龙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了。这里面经济实力当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化总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渗透的,八九十年代的人们把港台通俗文化当宝只是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不断出现的现实。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文化传输的方便:跟老外讲一个小时的孔子,还不如给他放两个小时的成龙电影来得吸引人。然而在开始提倡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此地把伟大的中华文明片面化和低俗化,是不可能在“文化市场”——借用一个未必准确的经济学术语——上竞争过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是时候让文明的中心直接与世界交流了,当然在此之前让我们自己先搞清楚什么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标签: 中国, 文化
1 Comments: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几百年前从中国移民出去的都是为生计所迫的沿海居民,真正的精英并没有也不屑移民出去
所以在东南亚等华人聚居地的都是当年这些人的后代,也传承下了这些俗的东西,因此便呈现给外界中国文化的一面并长久以来被误读(其实多少保留了一些,有的地方在中国本土基本上看不到了,比如最关键的宗族制度)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