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ing Back of the Dreamers

星期六, 一月 17, 2009
LFF同学昨晚很光荣正确地向我指出,这次的金融危机和加沙冲突对LSE学生来说,至少有一个积极正面的意义:我们变得更像一所大学,而不再是职业培训中心了。今年回来之后,很明显地就感觉到校园里不再是满街的投行招聘广告了,而是关于巴以冲突的各种宣传标语和海报;最热闹的活动也不再是那些招聘会了,而总是中东问题的辩论会。

周四我就去了一场学生会的例行全体会议,平时稀稀拉拉的会场这次却全部爆满,最后甚至还开辟第二会场进行视频直播。入场之前就已经有一群群的学生举着各种标语,喊着口号,学校门口甚至停着几部警车待命。会议开始后,大家用20分钟时间很快通过各项例行议程,然后就进入最关键的部分:有关部分学生提出的谴责以色列的决议。两方的辩论很激烈,时不时有人鼓掌、发嘘声,甚至向台上扔废纸。辩论最后还超时,表决不得不转到另一个场地进行;不令人意外的结果是,辩论中就处于明显下风的挺以色列派落败,决议通过。

今天下午还有一场全伦敦的大规模游行活动,支持巴勒斯坦;据说现在每天在以色列大使馆门口也一直有抗议。更绝的是,一群巴勒斯坦学生周四下午开始还霸占了Old Theatre的舞台,现在的场面是老师在前面上课,后面就有一群学生盘坐着,举着大幅的标语静坐抗议。

说实话,这一切真的让我非常兴奋,甚至能缝合我在无数次实习申请被拒之后受创伤的心灵。今天早上起来查Email,发现校长已经发了份声明,称学生现在这样占据讲台的做法是过头了的;很多以色列学生也说上课应该和政治分开来。但要我说的话,心底里我可是绝对支持霸占讲台的:这完完全全就是大学生该干的事嘛!他们的口号、他们的立场是否值得支持,不是重点;但至少他们的行为让这所学校又有了点生机和活力。最好再有一帮以色列学生也上去霸占一下,两方人马就这样对立着上课,更爽!

贴一篇两个月前写的影评,来欢迎这回归的理想主义与挥霍的青春。

2008-11-16 09:03:30   来自: Jiong (London)

The Dreamers / 戏梦巴黎的评论 *****


星期六晚上在漆黑的小房间里欣赏这部很黄的文艺片,边看边发出惊艳的赞叹声。Eva Green天使般的脸蛋以及魔鬼般的身材当然是让人惊叹和流口水的原因之一,但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那个充满激情、理想和浪漫的年代,其实是更让人向往的。
  
电影的内容我就懒得复述了,这不是一部靠紧凑和聪明的情节取胜的电影。让我感慨和难忘的是1968那个年代的学生,是多么有激情地生活和存在 着,多么浪漫地挥霍着青春。我们今天当然可以去批判、嘲笑他们的天真和幼稚的理想主义,就像Mathew在电影里对Theo的批评一样——这些学生们根本 就不相信口中的革命标语,革命对他们就如同喝酒、吸烟和做爱一样,是生活中的调剂品、兴奋剂而已。当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之后,谁还会把当年喊得震天响的口 号当真,谁还会记得毛主席的语录,谁还会留恋曾经的疯狂;也只有萨特这样的书呆子会去反思为什么革命没有成功之类的伪问题。
  
但我要说的是,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错的呢?在这个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极度功利的年代里,那样的浪漫情怀实在是非常吸引人的——至少是非常吸 引我的。21世纪的大学生们一个个的都那么老实听话,照着父母师长的人生规划图按部就班地成长,已经没有什么反抗,没有什么天真浪漫了。整天在校园里东跑 西窜地找实习,被问起有什么理想多半也都是什么找个投行的工作,争取十年内暴富之类的。整天手里捧着的也是什么《金融时报》、《经济学人》之类的严肃杂 志,要是说起Proust或是E. M. Forster恐怕还没几个人听说过。甚至爱情都已不那么纯洁,Isabelle那种打赌输了就立马脱了上的人肯定是找不到了,更多的是已经在急着要找人 嫁掉的女生。
  
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我们变得更成熟、更聪明了,青春不再是被蛊惑和煽动的年纪。我们不再像Isabelle那样,外表已经成熟诱人(或者用 电影里的那个词来说是“sophisticated”),心灵却还那么幼稚清纯。但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一种悲哀。青春不就该是充满理想主义,充满着拯救 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不切实际的抱负,充满着自由散漫荒唐;年轻的时候都不敢玩大的,玩荒唐的,玩荒谬的,难道要等30年后有老婆有孩子有工作有一堆帐单要 付的时候再玩?
  
青春当然会有虚伪和做作,也会是愚昧和无知的;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长不大,都保持这种青春的浪漫情怀,当然就很傻了;可一个没有挥霍过青春的 人生,难道就不无聊和空虚了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浪漫的、理想的、革命的、荒唐的、愚蠢的1968是一个多么适合年轻人生活的年代啊,特别是比照40年后 这个人人只关心自己未来生计的2008。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