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之分

星期一, 四月 30, 2007
得知我想要读哲学,AM又开始劝导我考牛津,而别再死抱剑桥不放了。于是今天下午我心血来潮,查看了一下牛津的网站,看看哲学系的招生情况。一般大家都认为剑桥的哲学系比较强一些,毕竟20世纪四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穆尔、维特根斯坦、拉姆齐,都是这里毕业的。

但牛津的入学考试内容之难确让我吓了一大跳。剑桥应该是倾逻辑哲学的,所谓的“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就是源自于剑桥,其实说到底就是逻辑。可剑桥的哲学入学内容倒还没太多考试,以学校论文为主;牛津的哲学入学考题,确极其高深,整张卷子就是一场逻辑考试。第一题就把我难住:要求分析以下两句话的区别:Hilary doesn't like anyone. Hilary doesn't like everyone.——我静止了整整两分钟,才反应过来其中的奥妙。

之后的考题越来越难,其中有一题还很有趣:假设你跟一个外星人通上了电话,他的英语很不错,你们两人可以顺利交流,但有些词汇外星人还是不懂。现在他在电话上,要你向他解释“左”跟“右”的意思,请问这个问题能够在电话上说清楚吗?如果不能,还要通过其他什么通讯手段才能够讲清楚?

我依稀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不错的文章,谈的就是词典里如何定义“左”跟“右”的问题;但刚看到这道问题,还是不可能立马有任何想法。过了很久我才逐渐回忆起文章的具体内容:“左”跟“右”,首先要靠东南西北来定义,因为“东”和“西”的定义最清楚,就是早上太阳升起、晚上太阳落下的方向。可之后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当“左”、“右”、“南”、“北”四个概念都没有定义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出结论。大部分词典对于“南”的定义是: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人的右手边是南;可当定义“右”时,却又变成“面对东方时,朝南的那一面”——整个一个循环定义。东、南、左就像三个变数,一个已知,两个未知,找不到解答。

所以那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首先取决于外星人清楚不清楚东南西北的概念;如果知道的话很好办,“右”就是他面对东方时,身体朝南的那一侧,而且这是一个相对的方向概念,无论如何转向,身体的那一侧永远都是右边。可如果外星人不懂东南西北,那就彻底没辙了,电话里不可能解释清楚。那要怎么解释清楚?可能最好还是面对面解释吧,但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我猜在纸上通过示意图也应该能行,但不知道如何画出来最清楚。

总而言之,看过牛津的考卷之后,对AM的回答只有一个:饶了我吧,牛津太猛了。

标签: , , ,

读书

星期六, 四月 28, 2007
回到英国后,马上感觉到和中国一种巨大的反差。今日的中国,毫无疑问的是世界的中心,一切的发展、一切最重要的东西,都要在这里发生。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作者在后记中把中国崛起形容为是当代“最伟大的神话”。那里形式一切大好,每天的新闻中总是听到沪深股市又攻下了新的高点,各个行业的成长都是在以百分之几十的增长计。持续了十多年的建设浪潮还在继续,不时就会路过已经围起的工地,街坊邻居时兴的话题也是周围那个地方又要拆了,哪条路又要打通了。

而在英国,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几乎是去年春天的翻版:阳光、草地、考试、板球,就是大家聊天的主题。小镇上哪里新建了栋两层小楼都可以成为报纸上的新闻。学校里的一切,好像几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学生还是那么多,上的课也就这么十几门,有点单调,但却非常平静、不浮躁。

我总是觉得自己是极其幸运的,一方面因为自己能够在全世界最好的学校读书,碰到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的老师和极高天赋的同学,在更大的方面来说还因为自己能够有幸做一个在旧文明中心学习的21世纪的中国人,这让我尽享两方面的优势:即可在毕业后赶上新世界的伟大发展,又可在学生时代静心读书,沉静在一个相对不太功利主义的环境当中。如果我现在在上海读书,我相信自己决不可能学到那么多有趣的纯知识。高速的发展往往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大多数人尽快掌握实用的技能,尽速投入到激动人心的发展大潮之中。但在年轻的时候静下心来,抛开世俗尘土,陶醉在知识与学识之中,将来回忆起来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标签: , , ,

谁在打压谁

星期四, 四月 26, 2007
本来挺正常的一个奥运圣火传递,现在又被台湾人搞成一场政治事件,好似是北京精心策划出来的阴谋一样。把由第三国进台湾再到香港的路线说成是“矮化”台湾,也让正常人看不懂这种偏执狂的逻辑。若最后真把台湾剔除出去,只求越南人不是如此偏执,以为自己作为最后一站也象征着自己被吃豆腐。

长期以来,在台湾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就是,“中共”打压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这种说法很让人看不懂。首先将一个受到联合国和全球170多个国家承认的政府,简而化之与一个政党混为一谈,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打压,至少让我这个非中共党员的中国公民有种被忽视的感觉。其次,何为“国际空间”?在我看来,台湾人民所能享有的“国际空间”,比我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持有人大得多了,台湾人持着中华民国的护照,在国际间的通行远比我们便利。中国人要到欧盟去旅游,玩只玩一周,签证申请要等上8周;台湾人呢?根本就是30天免签证出入。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台湾护照持有人在通行上所能享受到的便利,远远超过大陆居民,谁的国际空间大?谁在“打压”台湾?我还想跟那帮子傲慢的洋人拍桌子叫骂:你们侵犯我人权,你们打压我的国际空间呢!

台湾人总是说,他们进不了联合国,进不了世卫组织,而就算是在世贸、国际奥委会里面,也只能用“中华台北”之类的名字,没法“正名”。首先这种事情就是避免不了的,两岸在统独问题没法彻底解决之前,北京方面自然不可能自拆墙角,让台湾进入联合国就等于承认台湾的主权合法性,哪有谈判方还没上谈判桌,自己先退让的?再说中华民国不也“打压”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吗?1949-1972年间是谁享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的?当时两千多万人口的台湾,是以十多亿中国人的代表的身份在行使着与自身实力极不相符的权力与责任。

台湾政治的疯狂,媒体的无知,让所谓“中共打压台国际空间”的谬论在岛上根深蒂固,成为其一切问题的症结。问题是,这种政治上的“国际空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台湾在联合国的缺席,难道就让人们忘记了她的存在吗?若一个外国人不知道“台湾”在哪里,是因为“中共”不让台湾进联合国,还只是因为那个人自己无知?新加坡是联合国的会员,可不知道新加坡在哪儿的人也多得是。大多数台湾人也恐怕不会知道安圭拉、纳米比亚、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之类的国家到底在哪里。即使有了不受打压的“国际空间”,台湾作为一个弹丸小岛,又能有多大影响力呢?上述的这些小国在联合国内的表现,就从来不为世人所知、不被媒体关注。即使是在中华民国还拥有否决权的年代里,大国都从来不曾关注过她的立场和利益,现在就是再加入,又能有什么不同?国际政治说到底只是大国间的游戏,小国家从来就只是除了自保,没有别的玩法。

喜欢一稿多发显摆自己影响力的龙应台,曾经在她的某一篇文章里气愤地将台湾媒体的没有出息归罪于中国大陆的“打压”:就是因为你们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所以台湾人开始只埋头关注自己,没有国际视野。我不知道这种逻辑如何会成立,大陆对台湾确有政治层面的打压,但那跟台湾的媒体庸俗化有什么关系?大的台湾媒体都有常驻美国的记者,但若他们只喜欢报道陈水扁儿子的豪宅而不关心美国政坛动向,你说是谁的错?只能是记者的错、媒体的错、媒体所面对的这个奇怪的市场的错。台湾也没有被人硬生生地切断与国际的联系,虽然是个海岛却也通卫星、通电缆、通电话、通无线电波,信息传播畅通无阻,唯一能够封闭起来的只是人们的心灵。中国大陆也没有像美国封锁古巴那样对台湾实施封锁(不然台湾经济早就完蛋了),相反还敞开大门,台湾人可自由进出大陆,大陆居民到台湾却有重重关卡,入关甚至还要面谈;两岸间三通不通,也是台湾单方面的阻碍,大陆反倒是积极推动。我倒是想知道,到底谁在“打压”谁?

标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