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狂热
星期六, 九月 30, 2006我们的老师本人是一个牧师,不过当然不是原教旨主义派的,至少在英国这种逻辑没有什么市场,被人笑话而已。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英国,政教算是合一,女王即是国君也是教会首脑,议会和许多学校每天都是以祷告开始一天工作学习的生活;而美国在立国之初就有意识地政教分离。然而现在,美国反而比英国更加宗教狂热,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嘲讽。
有人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在我看来,文明之间当然是有优劣可分的,但不可能通过比较一两个圣贤就可以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固然相信知识都是内在的,都是“recollection”,固采用问答、引导的方法,理性推论的方法。但不要忘记西方也不过是在最近200年才重新发现古希腊文明的宝藏,重新走上理性探索的道路。西方文明大部分时候,是以《圣经》为指导的,而《圣经》与我们的孔老夫子一样,也不重视理性。《圣经》从未向我们证明上帝的存在;它只是告诉我们上帝的确存在;《圣经》从未告诉我们为何要善待邻人,遵守十诫,它只是告诉我们这是“上帝”命令他的子民所应该做的。
中华文明几千年,孔子、儒家文化当然是主流,但绝不是唯一的思想宝藏。西方近代以来的觉醒、复苏,源于对于打破对《圣经》的依赖,重新发掘自己其他的文化宝库。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不应只是经济上的崛起,更应是文化上的崛起。这恐怕要从重新发掘自己其他的珍贵文化宝藏开始。
过渡依赖、迷信儒家经典也好,《圣经》也好,还是整个西方文明也好,都是一种宗教狂热,都是一种原教旨主义。